国产精品丝袜无码不卡一区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无码网站_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_青青国产揄拍视频在线又观看

德育之窗

當前位置:首頁 >德育之窗 >家長學校

“誠信”道德——從少年兒童抓起
作者:郭正光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05-12-04 11:39:56 閱讀:2577次
一段時間以來,“誠信”成了全國上下談論的一個熱門話題,上至國家領導,下至普通百姓,無不關(guān)注“誠信”問題。因為,“誠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象征;“誠信”是一個部門、一個企業(yè)、一個單位信譽和形象的體現(xiàn);“誠信”是每一個公民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公德水準的反映。建設現(xiàn)代文明,必須構(gòu)建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
前幾天,筆者參加了市里組織的一個有十多個不同行業(yè)人員參與的“誠信話題”座談會,大家對近年來社會公德下滑,造假、偷稅、騙匯等坑、蒙、拐、騙的失信行為大量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極大的憤慨,在口誅的同時對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大家認為,“政府諾言不兌現(xiàn)、管理不到位、執(zhí)法不力”是造成誠信道德“危機”的主要原因。尤其對某些基層官員欺上瞞下、說話不算數(shù)、許諾不兌現(xiàn),在老百姓心目中喪失形象(包括個人與政府形象,更重要的是政府形象),既痛恨又堪憂。
 筆者認為,誠信道德“危機”原因諸多,但歸根到底還是人的誠信道德素質(zhì)低下。因為政府官員是人,管理者是人,執(zhí)法者是人,所有的失信行為都是人所為!然而,人是經(jīng)過教育出來的,只要是人的原因,教育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說當今社會“誠信危機”,不正說明了“教育是最大的失誤(鄧小平)”嗎?改革開放20多年,計劃經(jīng)濟已經(jīng)向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軌,可是,我們的教育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對兒童(其實是全民教育),從內(nèi)容到途徑,從方式、方法到評價手段,仍然是傳統(tǒng)的一套,如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呢?過去的失誤已經(jīng)影響到現(xiàn)在,豈能讓現(xiàn)在再有失誤影響將來?!
一個人從小就不誠信的話,還能巴望他長大成為一個守法、誠信、文明的好公民嗎?少年兒童是今天社會的小公民,明天社會的主宰者,任何時候?qū)ι倌陜和M行誠信教育都不容忽視。少年兒童一代牽動著千千萬萬的家庭,影響著今天社會的現(xiàn)實,蘊含著明天社會的文明。因此,加強對少年兒童進行“誠信”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深遠的意義;對少年兒童進行“誠信”教育,學校、家庭、社會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誠信”教育需要從學校抓起。
學校的誠信反映在教師和學生的身上。教師“為人師表”,自身的道德規(guī)范,自身的“誠信度”對學生的影響極大,尤其是幼兒園、小學的學生,模仿性強,辨別是非能力弱,又特別崇拜教師,什么事都是“我們老師這樣說”,“我們老是這樣做”,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應該做到誠實守信,說話算話,隨時隨地給學生一個表率作用,以自己的誠信行為感染學生。
同時,學校教育要注重實效性。教師要從教育實際出發(fā),變過去那種“高、大、空”的說教式教育為“近、小、實”的實效性教育。“近”——就是要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小”——就是要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從坐立行走、一言一行開始,教育學生做文明人;“實”——就是要實在,課堂教學的滲透要切合實際,不喊口號,不貼標簽;同時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趣”——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教育活動,讓他們有趣的活動中受到熏陶、感染、教育。我們承擔的九五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gòu)建學校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其中包括“誠信”教育研究),取得明顯成效,連續(xù)獲得全國集體成果一、二等獎,學校被評為全國先進實驗學校,我們實施的就是“近、小、實、趣”的教育。去年開始,我們實施的“少先隊分層教育”——在一、二年級成立兒童團,戴綠領巾,用“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習,爭取加入少先隊”的要求代替“時刻準備著,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少先隊教育目標,也是探索“近、小、實、趣”實效性教育的一個途徑。最近,我們組織了一場“校園圖書交流交易活動”,新華書店應邀在操場上設了一個售書點。事后,繆副經(jīng)理告訴我:“你們的學生很誠實。那種開放式售書,我們5個人要應付那么多學生(1600多),最擔心的就是圖書遺失,但是最后清點一本書也沒丟。”應該說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誠信”教育的實效。學校教育不能避免學生不出問題,但是,教育的內(nèi)容、途徑、方式、方法與效果應是成正比的。
其次,“誠信”教育需要家長主動配合。
如果說學校、教師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是立體的、全方位的,那么家庭、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高尚的品德。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父母親自身的誠信行為都深深地影響著孩子誠信品格的形成。現(xiàn)在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孩子的成績、榮譽,為了所謂的“名聲”、“面子”,走后門、拉關(guān)系、騙老師、騙孩子,有的甚至幫孩子撒謊,教孩子撒謊,自覺不自覺地作出不誠信的事來,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筆者向?qū)W生和他們的父母所作的問卷調(diào)查中,有“參加家務勞動”這個問題,學生回答“經(jīng)常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只占36.7%;而家長回答“孩子經(jīng)常幫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高達87.6%。我們還發(fā)現(xiàn),家長代替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家長教孩子撒謊對付老師等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是極不應該的。
第三,“誠信”教育需要營造“誠信”的社會環(huán)境。
一年級的蔡老師發(fā)現(xiàn)在投票評選“三好生”時,一個學生得票出乎意料地多。原來在評選“三好生”前,該生分糖果給同學吃,要求同學投他的票。老師不解,家長吃驚。孩子說是從電視里學來的!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因為少年兒童,尤其是幼兒園、小學的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弱,模仿性強,書刊、影視、網(wǎng)絡出現(xiàn)的社會“失信”行為、腐敗現(xiàn)象,都可能給年齡還小的少年兒童帶來負面的影響。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大懲腐力度,清理文化市場,預防文化垃圾腐蝕、影響少年兒童,同時要努力構(gòu)建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信用秩序,營造一種健康、文明的社會環(huán)境;另一方面,老師、家長要不失時機地對孩子們進行教育、熏陶、誘導,凈化孩子們的心靈。
總之,“誠信”教育必須從少年兒童抓起。學校、家庭與社會應該攜起手來,加大對少年兒童進行“誠信”教育的力度,讓誠信道德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讓明天成為一個“人人講文明、處處是誠信”的現(xiàn)代文明社會。(本文發(fā)表于《現(xiàn)代家教》)

    版權(quán)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所有 備案號:閩ICP備16026840號-1

    技術(shù)支持:福建電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