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德育之窗 >家長學校
一位老人向我講述了他上小學的孫子花錢的故事:星期天,他常領孫子到商場轉轉、看看。尤其到了超市,孫子喜歡什么就拿什么,最后由爺爺結賬付錢,有時十幾元,有時甚至幾十元。有一次,老人給了孫子十元錢,并告訴孫子:這十元錢是你的,買什么,由你根據(jù)錢數(shù)決定。用不完,歸自己,可以存起來。結果,孫子只花了七元錢,還節(jié)余了三元。
由此,我想到了如何教孩子花 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 教育投資意識的增強,家長們用于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支出占有很 大的比例,一般來說,凡是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總是想方設法給予滿足。除了父母的直接開支外,不少孩 子還通過長輩、親朋等渠道,逢年過節(jié)時有了自己的“收入”,手里多少不等地有了屬于自己的錢。
怎樣教孩子花錢?這確實是個新問題。不花不行,亂花也不行。我和幾位家長討論過這個問題,大家的意見是:
第一,要告訴孩子錢是通過勞動、付出代價得來的,就像農(nóng)民伯伯通過勞動獲得了糧食豐收,工人叔叔通過勞動生產(chǎn)出各種產(chǎn)品,老師通過勞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學生,自己通過勞動取得了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凡是通過勞動得到的,就屬于勞動成果,應該珍惜。錢是通過勞動得到的,來之不易,同樣應該珍惜。
第二,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照樣應該堅持這種傳統(tǒng)。即使再過十幾年、幾十年,生活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仍然應該堅持下去,發(fā)揚光大。要告訴孩子,凡是對人類有貢獻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企業(yè)家等等,都是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楷模,如果他們貪圖享受、不求上進、鋪張浪費、揮金如土,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同學之間要比品德、比學習、比進步、比文明,而不是比吃喝、比穿衣、比花錢、比闊氣。要讓孩子知道,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錢決不去花,這不是“小氣”,而是一種優(yōu)良品質。
第三,家庭財務公開,特別是用到孩子接受教育上的錢要讓他們知道。家庭的重大開支,要請孩子參與討論,增強他們的關心、合作意識,尊重他們的意見,使他們懂得花錢是一件很慎重的事,不能隨隨便便。同時,要啟發(fā)、提倡孩子逢年過節(jié)時用“自己的錢”給長輩買點紀念品、小禮品送給長輩,讓他們通過這些小活動懂得回報,學會回報。
版權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所有 備案號:閩ICP備160268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