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 親情如歌 ——我上《月光啟蒙》
作者:繆苑英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07-04-17 21:03:45
閱讀:1136次
月光如水 親情如歌
——我上《月光啟蒙》
寧德師范附小 繆苑英
3月13日上午,我上了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月光啟蒙》第一課時。聽課的有寧德師專的實習生、見習生以及我們學校中高年段的語文老師。
《月光啟蒙》(蘇教版語文第十冊)是著名煤礦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淳樸優(yōu)美、感情真摯的散文,原題是《月光母親》,主要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歌謠、童謠,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孫友田感謝“月光啟蒙”,我也感謝《月光啟蒙》。她讓我受到了一次難忘的精神洗禮,享受了一次流暢的教學過程,體驗了語文課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課堂上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如視聽結(jié)合(運用課件),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讓學生感受月夜?jié)馇?、母愛情深。課堂上,師生的平等對話、學生的精彩發(fā)言以及聲情并茂的朗讀,都讓我欣慰,特別是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可謂異彩紛呈。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月光啟蒙》教學設(shè)計
寧德師范附小五年段語文組
執(zhí)教:繆苑英 2007-3-13上午第二節(jié) 階梯教室
指導:游清鈴 章淑勇 肖月珍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3、領(lǐng)會“月光啟蒙” 的真正內(nèi)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二、教學重點
領(lǐng)會“月光啟蒙” 的真正內(nèi)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課文《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嗎?誰來背其中一小節(jié)?(齊背第一節(jié))這首詩的作者是——(孫友田)
2、師: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jīng)說過: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同學們,你們想認識這位母親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孫友田寫的回憶母親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指導寫“蒙”)
3、齊讀課題,質(zhì)疑: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啟蒙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月光啟蒙呢?月光怎么會啟蒙我呢?老師剛才不是說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嗎?怎么是月光啟蒙呢?)
好,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什么?
2、交流匯報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課文主要寫什么?
板書: 唱歌謠 講故事 唱童謠 說謎語
三、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過渡:讓我們進一步走進這位農(nóng)家母親(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仔細看畫面,看看課文哪一段落描寫了畫面內(nèi)容,快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學生交流感受: (夏夜幸福而美妙)
(3)指導個別讀,帶著感受讀,美美地讀
(4)齊讀
2、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讀歌謠(課件)
(2)你從母親的歌謠中體會到什么?
(3)指名讀、齊讀
(4)欣賞:母親唱的歌謠(邊聽邊引導學生跟著哼唱)
(5)聽了母親的歌謠,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說感受“聽了母親的歌謠,我仿佛……”
(6)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呢?引讀第四自然段(出示課件)
3、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后問:你覺得作者的語言怎么樣?(很美)
?。?)誰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誦母親所唱的歌謠?
(4)引導學生感悟芳香的音韻。出示課件: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老師覺得這里有一個詞——“芳香”用得很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芳香是嗅覺的詞(聞),音韻是聽覺的詞,音韻怎么會芳香呢?請同學們閉上眼,教師播放課件,讓學生感受:母親的聲音甜美,充滿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親動人的音韻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飄逸。
(5)指名讀:讀后評價
(6)齊讀:讓我們美美地讀讀這一段。
4、第五自然段:
過渡:母親為什么會唱歌謠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 默讀第五自然段,
(2) 出示課件:用上關(guān)聯(lián)詞來說說母親為什么會唱歌謠?
(師引導三方面的原因:環(huán)境、家庭、自身)
(3) 出示課件:黃河留給家鄉(xiāng)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師:這兩個“長”有區(qū)別嗎?
(4)簡介黃河的改道:引讀最后一句。
引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xiāng)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5)指名朗讀,師:歌謠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精神生活,對于童年的作者來說,歌謠的內(nèi)容不一定會懂,但母親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韻卻會久久留在作者幼小的心靈里,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6)齊讀
四、總結(jié):
童年的夏夜,母親在月光下……,下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在月光的引領(lǐng)下,聆聽母親為我唱童謠、講故事、說謎語,感受這位偉大的農(nóng)家母親給孩子的愛。
五、作業(yè)
1、生字描紅
2、課后第2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fù)習檢查:
二、 學習第6——13段:
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1)分組自學,學后交流匯報
(2)分角色朗讀猜謎語的段落
小結(jié):猜謎活動,又一次使我的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使我懂得怎樣用聯(lián)想和想象去猜謎,這又是一種啟蒙。
三、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1、過渡:所以作者寫到:“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課件(課文最后一段)
2、指名朗讀。
3、句式練習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因為 ”
4、引讀,師: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嗎?(感激)
5、師:……但是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作者的母親因患上了老年癡呆癥而失去了記憶。孫友田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到:“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shù)刈谔僖卫铮廊荒敲春吞@、慈祥,但卻不知道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漠然地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面對著失去了記憶的母親,如果你就是孫友田,此時此刻,你又想對母親說些什么?(懷念)(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進一步走進文本。)
6、指導配樂朗讀這段話。
四、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1、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jù)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教師配樂引讀最后一句話(三遍)
2、孫友田在《月光啟蒙》的原文的結(jié)尾還這樣寫到:“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學生齊讀)
3、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篇孫友田所寫的散文《母愛似水》和《月光母親》
實物投影:散文《母愛似水》、《月光母親》
4、播放歌曲《懂你》,總結(jié)全文。
同學們,讓我們將她銘記于心,永遠地愛她吧,她就是——母親。
五、作業(yè)超市(自選2題)
1、說一說
對母親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2、寫一寫
試著寫一兩首童謠。
3、課外閱讀推薦:
《月光母親》《母愛似水》
4、摘抄關(guān)于母愛的詩歌或散文或名句
板書設(shè)計
唱民謠
講故事
19、月光啟蒙 母愛
唱童謠
猜謎語
黃栩老師點評:
今天上午聽了繆老師執(zhí)教的《月光啟蒙》第一課時,很有感觸!整節(jié)課,繆老師在毫無做作的質(zhì)樸中讓學生沐浴在濃情月光下,徜徉在濃情課堂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一、揭示課題。
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課題中展開思考,讀好課題,讀出感悟,并相機設(shè)疑,讓學生帶著疑問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注重語文基礎(chǔ)的訓練,在學生自讀課文的階段,引導學生讀準字音,培養(yǎng)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的能力。
三、分段教學。
重視重點段的指導,如第一段教學,繆老師讓學生想象夏夜月亮升起的情景,感受月下的恬靜和安詳,通過讀“摟著”“唱起”等詞語來想象母親忙碌了一天之后,摟著“我”坐在月光下唱起歌謠的情景,體會那份永遠留在“我”童年記憶中幸福而美好的感覺。
章曉燕老師點評:
本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親情。在教學中,繆老師借助民歌童謠和課文插圖及課件,通過朗讀,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課文內(nèi)在的意蘊。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生字的教學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在課文的教學中點滴滲透。
二、教學的態(tài)度婉約,有如清爽的風,有賞心悅目的感覺。
三、教學設(shè)計充分體現(xiàn)她的教學觀念,她的智慧。
蘭愛娟老師點評:
《月光啟蒙》是一篇淳樸優(yōu)美,感情真摯的散文。在本課執(zhí)教中,繆老師能準確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調(diào),創(chuàng)設(shè)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師生入情入境。共同與童年的作者沐浴在月光下,走進母親、童謠、民謠、神話故事構(gòu)架起來的文字天地里。課堂上課件的運用是一個亮點,對學生思想感情的渲染極其到位;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能體現(xiàn)學生自讀自悟的主體地位。例如,問:文中描述的哪些情景是你眼中最美的時辰?這一問題的拋出蕩起了學生個性化感悟的漣漪。因此課堂上學生各具慧眼,回答就如雨后春筍般拱土而出。其次,課堂語言過渡自然,詩意般的組織語言與文本交映生輝。是一節(jié)成功的公開課。
肖月珍老師點評:
一、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美。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聽者也被感染。
二、語言樸實,輕柔,與文本相吻合。
三、抓重點詞理解意境,體會情感。
四、課堂上條理清楚,不多說閑話。
五、通過朗讀,領(lǐng)會月光的柔美,母親的慈愛,聰穎,勤勞等品質(zhì)。
章淑勇老師點評:
整節(jié)課宛如一首月下的小夜曲,舒緩,流暢,溫馨,感人。教師的語言簡潔,凝練,課堂結(jié)構(gòu)簡潔,明了。教師采用分塊教學,保持了文本的統(tǒng)一性與完整性,課件制作優(yōu)美,較好的起到了推波助瀾,烘托、渲染的效果。
本節(jié)課同時還具備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濃濃的意境美,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月光下聆聽媽媽的吟唱。
(2)課堂清新、樸實,與文本文風,意境相契合。
(3)學生朗讀純美,寧靜,較好地展示了月夜下寧靜的景象。
此外,若能在評價語言及課堂的生成上進一步完善則更能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