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 下一篇: 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當前位置:首頁 >德育之窗 >德育在線
○ 盧勤 “你長大想干什么?” “我想當科學家!”許多少年朋友這樣回答我。 的確,我們崇尚科學,因為科學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1923年,瑞典的兩位工程師浦拉騰和孟德斯發(fā)明了冰箱,于是,人類有了清涼、保鮮的食物;1925年,蘇格蘭發(fā)明家第一次推出了電視系統(tǒng),于是打開電視機,五彩繽紛的世界就吸引著你的視線,影響著你的思維;1932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xiàn),于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遍布世界,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方式……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shù)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為數(shù)眾多。我們天天用的紙,就是中國人發(fā)明的。2000年前,中國古代科學家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shù),于是使埃及的紙草、印度的貝葉、歐洲的羊皮以及中國的竹簡紛紛退出了歷史舞臺,加快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歷程。 科學家能夠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推動人類進步的成果,來自他們對科學的崇尚,對新知識鍥而不舍的追求。 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提取放射性元素鐳,她在破舊的實驗室里工作了4年,經(jīng)過一千多個日夜的辛苦工作,8噸小山一樣的礦渣,最后只剩下小器皿中的一點液體。居里夫人想,一會兒結(jié)晶將成為一塊晶體,那就是新元素鐳!但是很令人失望,她看到的只是一團污跡!假如換成別人,也許會很失望,但居里夫人沒有,幸虧沒有。 居里夫人疲倦地回到家,躺在床上,想找出失敗的原因。突然,她想到,也許鐳就是那個樣子,不像預測的那樣是一團晶體。她立刻跑到實驗室,還沒等開門,就看見那團不起眼的污跡,正在黑夜里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鐳—— 一種具有極強放射性的新元素!偉大常常產(chǎn)生在不起眼的平凡之中,如果中途放棄,那將一無所獲。 我們說要以崇尚科學為榮,就是要發(fā)揚科學家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就像馬克思所說的:“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些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我們說,要以愚昧無知為恥,正是因為有些人不想付出辛勤的努力,就想獲得成績,于是相信迷信,投機取巧,結(jié)果一定是上當受騙,害人害己。 昨天的文盲是不識字的人,今天的文盲是愚昧的人,誰是明天的文盲呢?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對此作出了新的定義:“不會主動尋求新知識的人”。 科學名言 ▲應當熱愛科學,因為人類沒有什么力量比科學更強大,更所向無敵了。 ——高爾基 ▲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些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馬克思 ▲生命之舟如果缺少知識的重載,就會搖晃不停。 ——杜威 ▲立大志,做大事,探討大學問。 ——陶行知 (盧勤 《中國少年報》 第2501期) |
版權(quán)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所有 備案號:閩ICP備160268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