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忙碌的世界中解放出來
——對班主任危機的思考
寧德市教師進修學院 繆劍峰
本文發(fā)表于《福建教育》2005年10期
“眼睛一睜,忙到熄燈,閉上眼睛,還想學生。”有人這樣概括當前許多中學班主任一天的工作。班主任勤勉的工作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和高度責任心讓人敬佩。但在煩瑣事務的忙碌中身心疲憊的班主任也需要冷靜思考:這種忙碌意義何在?當班主任應該忙什么?怎么忙?
“班主任危機”的出現(xiàn),既有學校管理機制問題,也有社會、家長壓力的影響,還有學生多元化等諸多的原因。但主要還在于班主任缺乏勝任現(xiàn)代班級管理的知識、能力和膽識:長于遵循常規(guī)經(jīng)驗,而短于個性化的科學創(chuàng)新;長于勤奮努力,而短于方法策略;長于用權威效應,而短于民主自治;長于從眾模仿,而短于反思批判。“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擺脫“班主任危機”,關鍵靠班主任自己。
一、淡化功利化追求
學校應試教育的現(xiàn)實格局,使德育工作逐漸形成了應試教育的價值取向和職能定位。學校往往把德育作為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工具,把德育測評與評比作為學校管班主任、教師管學生的手段,導致了許多班主任的工作出現(xiàn)功利化追求,過于崇尚“德育分數(shù)”的管理方式,以學生“成績排名”為核心開展工作,以“榮譽”的獲得做為班級管理的追求,以獲得領導的好評為最高標準。
功利性追求造成如下影響:班主任工作中不斷強化“警察”和“監(jiān)工”的職能,以學校評分標準來管理和制約學生,嚴防死守,造成班級工作治標而非治本,使班主任“管”得忙碌,“理”得煩瑣;班主任為 “名利”所困,矮化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難以獲得職業(yè)的尊嚴感;班主任工作的功利化追求,會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不顧教育規(guī)律,方法簡單粗暴,難以體驗育人成材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教師唯有忘卻自己的私利,才能夠享受他的工作。”走出班主任危機,必須淡化功利化追求。1、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強化“生本”教育。班級是學生生命存活與發(fā)展的重要場所。班級管理不應只是一味追求學生的良好的學習成績和班級的某種榮譽,而要本著“以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教育之根本”。 班主任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很重要,但它不是至高無上的;獲取榮譽是人們的正常需求,但它應該在自己出色工作后衍生的。2、敢于標新立異。要從自己的思想改起,勇于自我革新;要敢于批判班級管理中表面化、形式化的做法;要有 “不怕有缺點,就怕沒特色”的班級管理理念。 3、防止急功近利。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是個長期、反復的、漸進的過程,要防止急功近利,把“認識上的要求”當做班主任的成績,把開展“活動”當做“效果”的“假性德育”的出現(xiàn)。
二、強化戰(zhàn)略質(zhì)量管理意識
班主任危機,與班主任注重對操作化管理有關。班級工作沒有長遠的發(fā)展規(guī)劃,對學校和學生的發(fā)展缺乏積極的反應,熱衷于解決班級具體事務,疲于應付,心力交瘁。
班級戰(zhàn)略質(zhì)量管理,是要引導班主任立足社會、學校、學生發(fā)展實際,采取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運用系統(tǒng)的分析方法對班級的發(fā)展和管理進行理性的思考和設計。強化戰(zhàn)略質(zhì)量管理意識,其意義在于指導班主任能高瞻遠矚,放眼未來,把工作重點、主要精力、興趣和注意力,從日常事務糾纏中轉(zhuǎn)移出來,大膽改革,制訂班級長遠質(zhì)量目標,確定工作的輕重緩急。
有人問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魏書生:你當書記、校長,還教兩個班的語文課,有30多個社會兼職、每年有4個月外出開會、講學,還要寫書和文章,還能當兩個班的班主任,主要靠什么?魏書生認為:主要靠民主與科學。優(yōu)秀班主任之所以成績斐然,因歸因于科學管理。
現(xiàn)代班級的科學管理,應要該強化戰(zhàn)略質(zhì)量管理。1、班主任要有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眼光。班主任不僅要跟著時代步伐走,思考的問題還應該比生活的年代更遠一些;2、班級管理要有全局性觀念。要從注重事的管理向注重人的發(fā)展轉(zhuǎn)化。要學孫維剛老師那樣,根據(jù)班級實際,提出“8條建班方針”,用“建班方針”引領學生發(fā)展,統(tǒng)籌安排班級事務;3、實施班級社會化管理。杭州韶山中學洪建斌老師當班主任實施衛(wèi)生區(qū)“拍賣”、班長競選組閣、公共設施承包、自辦“跳蚤市場”等一系列班級社會化改革,學生熱情高漲,人稱“洪建斌現(xiàn)象”,它徹底把班主任從煩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引起業(yè)內(nèi)人事的關注與研究;4、班級管理要從注重規(guī)范向注重講究謀略轉(zhuǎn)化;5、要引進競爭機制,從注意正常秩序下的常規(guī)獎懲轉(zhuǎn)向用憂患意識激勵學生。
三、當軍師但不做“諸葛亮式 ”
班主任危機的出現(xiàn),與班主任的“諸葛亮式管理”有關。即在班級管理中象諸葛亮一樣事必躬親,事無巨細,都要一一過問,仔細安排,任勞任怨。“諸葛亮式的管理”,能使班級顯得井然有序、四平八穩(wěn)。但也出現(xiàn)“教師忙得團團轉(zhuǎn),學生干部靠邊站,其他同學沒事干”的狀況。事無大小,包攬一切,不僅使班主任容易疲憊、憔悴,而且使學生處于被動服從狀態(tài),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
在班級形成之初,應該采用“諸葛亮式管理”,把班級工作做細做實,但班級發(fā)展穩(wěn)定、成熟后,班主任應該給學生放權,注重學生自治,讓自己從具體事務中超脫出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身心疲憊。
“學生的自動化都是班主任幕后策劃的”。走出班主任危機,班主任要做好軍師角色,但又不能學諸葛亮式。1、樹立積極學生觀。充分認識學生身上的巨大潛能,要對學生發(fā)展充滿信心,相信班級工作若能給學生機會、要求適中、引導得當,學生會出現(xiàn)合乎目的的發(fā)展;2、給學生放權,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班級穩(wěn)定后,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共同來管理班級,班主任重點負責班級的“大政方針”、負責“班級立法”,通過制度和班干部對班級進行遙控。對于學生參與管理,教師只提出最低限度的建議,以不發(fā)生危險為前提;3、根據(jù)學生實際,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要實現(xiàn)學生自治,必須使學生具有自覺、自理、自教、自強的主動發(fā)展的精神。自覺即要學生覺悟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自理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克服依賴性;自教是學生要有一種自己克服自己缺點的能力;自強,是學生能堅持不懈,不達目的不罷休。
四、合理的時間管理
班主任負荷重,與班主任時間管理不善,造成時間浪費有關。表現(xiàn)為:不重要的多數(shù)問題占用多數(shù)時間,重要的少數(shù)問題占用了少數(shù)時間;工作不講實效,低水平重復、缺少授權、缺乏條理性。
合理的時間管理,就是工作要合理計劃、突出重點,講究實效,以增加可支配的個人時間和休閑時間。1、分析時間使用情況,提高時間的效用。我們建議每天忙忙碌碌的班主任從即日起,用兩周時間,對自己從早到晚的工作情況進行簡單記錄,然后,對兩周日程進行有效性分析,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時候會“白忙”。利用這種記錄和分析,班主任從中總結時間使用規(guī)律。2、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突出工作重點。每天工作前,班主任可以對自己今日要做的事情進行分類:A類——重要而且要馬上解決的事;B類——重要但可推后解決的事;C類,不重要、可做可不做的事。在工作中先解決A類問題,后解決B類問題,對于C類能不做盡量不做。3、有組織的舍棄,減輕工作負擔。不同時期,班級工作應該有不同的重點,班主任不能在時時對事事都平均用力,要做好“取”和“舍”。學校里還存在花架子的東西,這種事情就象“洗黑碳”一樣,無法洗白,對它少做是貢獻,多做是浪費,應該敢于舍棄。
四、辯正看待班主任的“忙”與“閑”
走出班主任危機,應該辨證看待教師的“忙”與“閑”,在工作中要讓自己“忙”得有價值,“閑”得有意義。
1、班主任要學會體驗忙碌的樂趣。任何工作要有成效,都需要辛苦勞作。育人成材,需要教師對學生無限的關愛、耐心的引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而,教師的忙碌辛苦是必然存在的。重要的是要學會讓自己體驗到忙的樂趣,感受到忙是一種幸福,忙是一種需要。正如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魏書生老師所言:“人最愉快的時候,是勞動的時候,工作的時候,而不是悠哉悠哉,空耗時日的時候”。
2、重新審視班主任忙碌的自我價值。教育過程是一個雙向交流,互動共進的過程。教師的勞動不僅具有社會價值和促使學生發(fā)展的價值,對教育者本身同樣具有價值。“我總覺得,做教師而不當班主任,那真是失去增長能力的機會,吃了大虧”(魏書生)。班主任的忙碌,不只是盲目的奉獻、簡單的付出的過程,也是自己經(jīng)驗的豐富、能力的提升、心靈的凈化、境界的升華過程。優(yōu)秀班主任總能深刻體會到“以教人者教己”。
3、把握好“忙”與“閑”的節(jié)奏。班主任的“忙”在以下狀況下才有價值:班級剛形成的時候、要完成班級的重要任務時、學生教育時機成熟時、當班級處于混亂時期。班主任的“閑”不是無所事事,空耗時日,而是休養(yǎng)生息的過程,它要班主任少些對具體事務的忙碌,多些修身養(yǎng)性、潛心研修的時間。因為在工作時間與工作成效上有一個不等式:7+1>8,即7小時的工作加上1小時的學習和思考,其效益大于8個鐘頭的工作。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 “忙是應該的,但要有價值;閑是必要的,但要有意義”,做到“忙”“閑”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