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湘江版四年級教案---玻璃水彩
- 下一篇: 《快樂的小時鐘》教案
當前位置:首頁 >校園活動 >藝術天地
課目
|
第1課哆來咪(活動一)
|
年級
|
5年級上冊
|
執(zhí)教
|
包強
|
教學程序
|
教學活動
|
媒體運用
|
|||
欣賞導入
|
1.課件出示戰(zhàn)國時的編鐘欣賞并講一講它的歷史。
2.學生閉上眼睛一起欣賞優(yōu)美的編鐘樂曲。教師出示漸變色的圖片。
3.想一想它為什么能發(fā)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師小結:因為青銅鐘的大小漸次變化,所以敲擊不同的音階產(chǎn)生了優(yōu)美的旋律。
|
課件出示關于編鐘的圖
片。
|
|||
分組制作
|
1.出示七個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隨意加入不等量的水, 請學生敲一敲瓶子聽聽聲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漸次變化的音高。講解規(guī)則:七人為一組,小組討論后,看哪組最快想出一個辦法并做好。
3.敲一敲、聽一聽、調(diào)一調(diào),聽聽音準嗎?講一講為什么能敲出漸次變化的音高。
4.師生小結:瓶中的水量漸次變化就能產(chǎn)生音高的逐漸變化。相同的物體,空間越小音調(diào)越高,空間越大音調(diào)越低。
5.請學生在這七個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6.師生小結:因為每個瓶子里的水是漸次變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顏色后色彩就發(fā)生了漸次變化。
|
課件出示計時器,放背景
音樂。
|
|||
裝飾美化
|
1.思考如何將這七個能敲出音高變化的水瓶,裝飾成漂亮的打擊樂器“水瓶琴”。
2.裝飾要簡單,裝飾物過多會影響水瓶琴的發(fā)音。每個瓶子所貼的裝飾物要一樣多,以免影響水瓶琴音高的準確性。
|
工具材料
|
|||
即興表演
|
小組同學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簡單的曲子,比一比哪組音最準、曲子最優(yōu)美,哪組的“水瓶琴”最漂亮。
|
水瓶琴及其他道具
|
課目
|
第1課哆來咪(活動二)
|
年級
|
5年級上冊
|
執(zhí)教
|
包強
|
教學程序
|
教學活動
|
媒體運用
|
|||
欣賞導入
|
1.欣賞有漸變效果的繪畫作品。
2.教師提問:這些畫在色彩變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規(guī)律?
3.學生答,教師小結:它們的色彩發(fā)生了逐漸變化。
|
在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聲中課件展示幾張運用漸變色彩裝飾的繪畫作品。
|
|||
認識現(xiàn)象
|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漸變現(xiàn)象嗎?
2.教師出示圖片,提問:圖中哪些地方出現(xiàn)了色彩的漸變?
|
課件展示幾張有漸變色攝影圖片。
|
|||
掌握規(guī)律
|
1.教師出示紅一黃、黃一綠、綠一藍、藍一紫、紫一紅五組色彩漸變系列的卡片,請四位同學整理色彩卡片按漸變的順序擺出來貼在黑板上。
2.討論:能不能把這幾種顏色串起來成為漸變色彩呢?
3.學生討論后,教師調(diào)整擺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漸變。
4.出示紅到暗紅的漸變,讓學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漸變,還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漸變。
|
課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漸變。
|
教學程序
|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
|
嘗試作業(yè)
|
看書上的小訓練,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調(diào)配漸變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訓練。
|
色彩工具
|
作業(yè)反饋
|
根據(jù)小訓練完成的情況,反饋講評調(diào)色訓練中的問題。
|
學生作業(yè)
|
體驗效果
|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圓、圓錐和有漸變效果的圓、圓錐,問:這兩幅畫給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2.教師小結:漸變效果物體具有立體感和光感。
3.出示運用漸變裝飾的畫面和同樣內(nèi)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裝飾的畫面,問:這兩幅畫給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4.教師小結:色彩漸變使畫面變得有動感和韻律感。
|
1.課件出示平面效果的
圓,圓錐和有漸變效果的圓,圓錐。
2.出示運用漸變裝飾的畫面和同樣內(nèi)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裝飾的畫面。
|
學生作業(yè)
|
學生作業(yè),教師巡視指導。
|
課件出示作業(yè)要求。
|
賞評拓展
|
1.賞評作業(yè)。
2.展示運用漸變色裝飾的生活用品,如:紗巾、服裝、包裝盒等。讓學生課后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運用漸變色彩來裝飾的。
|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作業(yè)。
|
課目
|
第1課哆來咪(活動三)
|
年級
|
5年級上冊
|
執(zhí)教
|
包強
|
教學程序
|
教學活動
|
媒體運用
|
|||
初步感受
|
1.拿出幾組模型
(1)壘疊在一起的一組由小到大的圓形薄片,每兩個薄片之間用距離相等或漸變的細線串聯(lián)起來。
(2)壘疊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長條形立方體,一個角上安上鐵釘固定。
(3)排列整齊的一組小棒。
2.請學生觀察,說說感受。
3.陜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將壘疊在一起的立體型排出形體、位置漸變的簡單立體構成模型。
4.請學生再說說感受。
5.教師將模型按無序排列,再請學生說說感受。
|
教學用具
|
|||
欣賞感受
|
1.欣賞生活中利用漸變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說說感受。
2.教師小結:利用漸變原理制作的立體雕塑有一種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
|
展示攝影圖片,每個圖片配以相應的音樂旋律。
|
|||
分組討論
|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帶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圓形、小棒來進行排列外,還可用哪些形狀?
3.除剪、拉、扭、排外,還可運用哪些方法進行制作?
|
學生自帶材料
|
|||
嘗試練習
|
分組進行嘗試練習,練習過后,學生集體討論矯正。
|
作業(yè)工具
|
|||
學生練習
|
1.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2.練習過后,同組同學相互討論矯正。
|
作業(yè)
|
|||
評議總結
|
1.展示作品,展開評議活動。
2.知識延伸:近大遠小的變化能使畫面產(chǎn)生空間感。
|
課件出示生活中有近大遠
小的透視現(xiàn)象的畫面。
|
版權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所有 備案號:閩ICP備160268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