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丝袜无码不卡一区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无码网站_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_青青国产揄拍视频在线又观看

教學教研

當前位置:首頁 >教學教研 >能本語文

鏡 子 的 啟 示
作者:林銳華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06-03-22 16:50:22 閱讀:1587次
             
個人情況簡介
   林銳華,男性,19626月出生,中共黨員。19818月福安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堅持在職進修,獲雙??茖W歷(福建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中央黨校“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1996年晉升為小學高級教師。25年始終堅持一線教學工作,始終堅守語文學科教學、教研陣地。199412月獲“語文科地區(qū)級教學新秀”稱號;200110月參加寧德市“第一期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市級培訓”;20055月,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曾多次獲得寧德市“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先進電教工作者”等榮譽。特別是近三、四年,教研工作取得豐碩的成果,參與了《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小學生課題研究與小論文寫作的研究》、《評價——教育》等國家、省、市重點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撰寫的《“捆綁式”課外閱讀指導》、《鏡子的啟示》、《自主適宜趣味實效——淺談小課題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選題》三篇論文分別在《小學語文教學》、《小學教學參考》和《中國教育理論與實踐雜志》上發(fā)表(國家CN級刊物);《課外閱讀推進器》、《“新課標”作文同步教學設計》等十多篇論文、教學設計入選國家BN級刊物;還有多篇論文參加全國、省、市各級論文比賽獲大獎。
 
 
 
 
                鏡 子的 啟 示
——課外閱讀的指導與評價
按照學習環(huán)境和方式的不同,學生的閱讀可分為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nèi)閱讀大多是在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與之相比,課外閱讀則基本是放任自流的,教師和家長對其關注較少,學生課外閱讀的動機各異、水平不一,方法各式各樣,內(nèi)容良莠不齊,甚至將一些不健康的讀物也納入課外閱讀的“菜單”,因此,教師的悉心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我覺得在課外閱讀的指導與評價中,生活中的鏡子倒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一、“望遠鏡”的啟示
著名教育家張志公說:“從我自己學習語文的經(jīng)驗來看,將課內(nèi)與課外三七開”,“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課外閱讀非常重視,不僅作了量的規(guī)定,而且對學生的閱讀取向、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也作出了指導性的規(guī)定。它強調(diào)了閱讀能夠起到溝通個人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獲取信息和知識,拓展視野,汲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從而起到發(fā)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發(fā)展人的語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作用。可見,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必須像“望遠鏡”一樣,有遠見卓識,放眼未來,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態(tài)度,喚起學生對閱讀的渴求與熱情,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一些經(jīng)典性作品,學生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能引不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讓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過程,不僅是汲取精華的過程,也是鑒別、鑒賞的過程,它們的確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很有幫助,這時,教師必須從長遠的目標出發(fā),精心挑選讀物,對學生加以積極的評價和正確的引導,想方設法在引發(fā)閱讀興趣上下功夫。
 
二、“放大鏡”的啟示
在課外閱讀的指導與評價中,“放大鏡”的啟示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其一,對學生閱讀態(tài)度的評價。學生在閱讀當中哪怕是極小的微不足道的優(yōu)點,作為我們老師都應該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時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內(nèi)在動機和外在影響,不失時機地用放大鏡進行適當?shù)?/span>放大表揚,這樣既是對學生本人的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的激勵,又是對其他同學行為選擇的導向。
其二,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擴展。據(jù)專家們的研究,我們學生的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語文能力。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上應注意由課內(nèi)向課外的擴展、延伸,通過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具體的做法是:第一、根據(jù)文體,選讀同類型文章。當我們教學某種文體的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選讀同類體裁的讀物,運用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實踐,以達到課內(nèi)得法,課外受益的效果。如,學習了《驚弓之鳥》《三顧茅廬》后,薦讀《小學生多用成語故事》;學習了《太陽》《生物的共棲現(xiàn)象》后,薦讀《新編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學習了《濫竽充數(shù)》《拔苗助長》后,薦讀《伊索寓言》。第二、根據(jù)作者,閱讀系列作品。我們在課內(nèi)教學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該作者的系列作品。這樣既可以激發(fā)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又可以加深對這位作者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他寫作風格的把握。如學生學習了冰心的《再寄小讀者》后,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三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燈》等兒童文學作品;學習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丑小鴨》……第三、根據(jù)內(nèi)容,閱讀相關的文章。(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到課外查找相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資料。如教學《詹天佑》之前,布置學生查閱清朝末年的社會背景、詹天佑生平、京張鐵路等有關資料。(2)課文是節(jié)選的,到課外查找、閱讀原著。如學生學習了《少年潤土》后,課外閱讀魯迅的《故鄉(xiāng)》;學習了《獄中聯(lián)歡》后,閱讀《紅巖》。(3)課文是歷史白話故事的,到課外查找閱讀故事的文言文。如學生學習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后,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學習了《景陽岡》后,課外閱讀《水滸傳》。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反饋與評價。這種反饋與評價不僅體現(xiàn)在課外閱讀的量上,也體現(xiàn)在課外閱讀的質(zhì)上。不僅體現(xiàn)在對學生個體的課外閱讀評價上,也體現(xiàn)在對學生集體的課外閱讀評價上。
 
三、“顯微鏡”的啟示
課外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反映學生學習、思想和生活狀況的窗口。由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未定性, 他們讀書時所產(chǎn)生的微妙的內(nèi)心變化更是神秘莫測 ,這些信息常常是呈現(xiàn)強度弱、持續(xù)時效短、傳遞范圍小、顯性程度差,有的一些思維的火花像流星一樣輕輕劃過。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縝密的分析能力。善于搜集從學生身上反饋回來的一些的不足言道的信息,并進行由微知著、由表及里的剖析??梢远嘤^察一些學生讀書時顯露出來的表情,留心學生最喜歡讀哪些文章,最喜歡看哪些欄目,還可以坐到學生中間去,多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問一問他們:“喜歡讀哪些文章?”“不喜歡讀哪些文章?”“讀到什么地方的時候最開心?”“你認為哪些地方寫的最精彩?”……總之,我們老師只有用“顯微鏡”悉心觀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一起去愛,一起去怒,一起去恨,一起去痛,一起去樂。切不可只做那些毫無痛癢的泛泛指導或評價。
 
四、“多棱鏡”的啟示
一束白光經(jīng)過多棱鏡后會形成一個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組成的彩帶。課外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由于受到學生的個性、閱歷、知識、經(jīng)驗等因素的影響,閱讀情況存在明顯的差異,正如三棱鏡的“色散效應”。 我們對學生進行指導與評價時,不僅要承認差異,而且還要支持和鼓勵這種差異。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是鮮活的,有個性的;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可能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例如,對于基礎差、語文素養(yǎng)低的學生,教師不應只憑讀書筆記、讀書心得這類學習結果去評價他們,而應著眼于課外閱讀過程本身,從他們閱讀的努力程度和閱讀方法的角度對其做出中肯的評價,讓他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和意義,體驗到自我的進步和價值,為自己的進步而激動,為自己的成功而興奮,從而真正感受到學習的積極意義,建構起學習的內(nèi)在自主動機。又如,有的學生的課外閱讀完全是出于興趣,僅僅是喜歡而已,讀物能滿足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積極的體驗。教師對這類學生的評價,應在維護、保持其現(xiàn)有閱讀動機的前提下,向其進一步講明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深化其閱讀動機,使其課外閱讀向著促進語文學習和人格成長的方向發(fā)展。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作為得到認可,小學生也是如此。及時地評價學生的閱讀效果,不僅對已經(jīng)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是個鼓勵,對于還沒養(yǎng)成習慣的學生也是一種促進。
 
五、“哈哈鏡”的啟示
孩提時,和小伙伴們一快圍在哈哈鏡前望著鏡中個個變型的臉蛋,扭曲的身子而捧腹大笑的情形今天仍記憶猶新。哈哈鏡以特別的成像功能,激發(fā)了兒童的興趣,贏得了所有兒童的歡心。的確,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時,就會積極自覺地參與,苦,不覺其苦;累,不覺其累。興趣指向的地方,總是伴隨著快樂和滿意的情感體驗。要引導好學生課外好讀書,當老師的必須用心講究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妙法,使他們產(chǎn)生迫不及待的渴求閱讀的心理,增強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使閱讀成為“悅讀”。
一般來說,愛讀書和愛活動都是小學生的共同特點。我們可以把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例如,我們以書籍為中心,組織一個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系列活動,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與評價。(1)聽:聽課外讀物錄音帶,收聽廣播、電視新聞。(2)讀:把讀書讀報與“古詩文背誦考級”、“晨會十分鐘讀書讀報活動”、“朗讀比賽”、“美文欣賞會”等活動結合起來。(3)說:復述讀物內(nèi)容,演說體會。開展“新書介紹會”、“新聞發(fā)布會”、“故事大王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等。(4)寫:寫讀書筆記,編課外閱讀小報。(5)評:評點、評價。對讀物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現(xiàn)手法進行文學欣賞性評品和是非優(yōu)劣的判別。(6)演:表演,操作表演和角色表演。表演相聲、快板等文藝節(jié)目;自然科學讀物讀后的實驗操作表演;將童話等文藝性讀物改編成小劇本,然后按人物角色化裝表演。
總之,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中,我們教師應該多一些“鏡子”意識,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精心指導,及時反饋,合理評價,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使讀書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當這種“需要”長期得到滿足后,讀書興趣自然而生。他們在“需要”的基礎上讀書,并不感到是一種負擔,相反,會變成一種自覺行動。他們在樂中讀,在讀中樂,在讀中學,在讀中練,不知不覺中加大了閱讀量,增加了知識積累,智力得到了開發(fā),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此論文2005年發(fā)表于《小學教學參考》第4期上

    版權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所有 備案號:閩ICP備16026840號-1

    技術支持:福建電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