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丝袜无码不卡一区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无码网站_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_青青国产揄拍视频在线又观看

教學教研

當前位置:首頁 >教學教研 >能本語文

準確把握課程理念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作者:許瓊芳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06-03-05 09:41:15 閱讀:1683次
 
 
準確把握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漢語拼音部分教學談
 
 
 
湖北秭歸縣沙鎮(zhèn)溪中心小學許瓊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漢語拼音的學習提出的目標是“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還強調(diào)了漢語拼音的工具性,提出“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刪除了《教學大綱》中“學會拼音方法”、“學讀輕聲”、“能默寫聲、韻母”的要求。把“能熟練的拼讀音節(jié),有條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節(jié)”改為“能準確的拼讀音節(jié)”。增加了“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從這刪、改、增中不難看出,《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重視了漢語拼音的工具性,突出強調(diào)了漢語拼音工具性的運用功能。
 
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等特點,漢語拼音教學應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jié)合。教師在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流程時應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和游戲中自主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同時,在組織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時還必須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tài)度,如果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高昂的,態(tài)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師提供了充分的訓練過程,學生又能運用適合自己學習的學習方式,那么漢語拼音的知識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有實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學生在充滿好奇心,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才會逐漸的掌握學習方法,才會感悟到漢語拼音的實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漢語拼音的實用性時才會對漢語拼音的學習興趣保持高度的熱情,這股熱情才會持久。
 
在學習漢語拼音階段,為了準確把握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應注意以下幾個關(guān)系:
 
一、新舊知識的銜接關(guān)系
 
漢語拼音的聲母、單韻母是學生在幼兒班已經(jīng)學習的內(nèi)容(除未上過幼兒園的)。這部分的學習我設計的教學方式多以“展示型”的為主。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已知的知識告訴他人。比如:教師說:我很高興迎來了同學們,我愿意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誰愿意把自己以前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大家?讓學生介紹幼兒園已經(jīng)學習的單韻母或聲母,學生一定會很有興趣的說:我會讀什么,請聽我讀一讀;我會說什么……在展示的同時引導學生如何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同時還要求學生發(fā)現(xiàn)他人知識點的缺漏。比如:我發(fā)現(xiàn)你讀得不對,應該這樣讀;請聽一聽,我好像比你讀的更好;我和你的說法不一樣……這樣既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又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引用到課堂,與新知識巧妙的融為一體,教與學都很輕松。對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教師把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主動展示、學會展示和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上。
 
二、動靜結(jié)合的關(guān)系
 
從學生的年齡特征方面進行探討,一年級學生不宜長時間靜聽教師講課,教師應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學習新知,在活動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如:第9ai ei ui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
 
1、我的發(fā)現(xiàn)。首先讓學生觀察本課字母的特點,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發(fā)現(xiàn)點真不少:本課字母ai ei ui比原來學習的a e u后面多了一個字母,變成了兩個字母組成的韻母;這三個韻母后面都有一個“i”;這三個字母在標聲調(diào)時只有ui是標在后面的,寫在i的頭上,ai ei是標在a e的頭上等等。
 
2、我會讀兒歌,會練表演。學生在欣賞課本中一幅“小朋友在種樹,草地上小鳥跳、小兔樂”美麗的畫面之后,再朗讀“小白兔”的兒歌,并自編動作進行表演,又從兒歌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白、嘴、尾、在”這幾個字中都帶有本課新學的韻母,在讀兒歌的過程中隨機認識本課要認識的生字。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從中體會到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在這課的學習過程中實際上是學生進行新、舊知識點的比較,從歸納對比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過程。雖然教學本課新知識是重點,但是,讓學生獲取這些新知的過程更為重要,這個過程就是學生今后漸漸形成自主學習方法的過程。
 
三、知識與能力的關(guān)系
 
《課標》不要求直呼音節(jié),不默寫聲母、韻母,從表面上看好像降低了對漢語拼音的學習要求,但實際上是要求教師把學生從死記硬背字母的框框里解放出來,不僅教給漢語拼音的知識,而且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運用中提高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
 
比如:第一冊教材從第3課聲母b p m f的學習就開始編排了看圖借助拼音學音節(jié)、認字(不要求寫字,只提供與漢字見面的機會)、練說話、跟讀兒歌等拼讀練習的內(nèi)容。通過漢語拼音共13課的學習,有的學生拼讀能力很強,不僅學習了漢語拼音的基本知識,而且會直呼音節(jié),會自讀讀物,達到了《課標》中對拼音學習的要求。但是個體的差異總是存在的,有的學生可能拼讀能力還不夠,拼音階段學習的知識還只是單個的零件,還沒有成為一個能夠幫助他學習漢字的工具。即使是那些拼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要想真正變漢語拼音成為學習工具也還要相當一段時間。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用這項工具的機會,只有讓學生在不斷的運用中才有可能讓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
 
這個運用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運用漢語拼音的實踐性活動應該是靈活的、多樣的、長期的。如:在拼音集中學習階段,除了教材中安排的讀詞、學句、讀兒歌等訓練,還可以結(jié)合每天的新課學習進行“生活中的拼音活動”,讓學生將每天學習的拼音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找出自已身邊那些人、物、事的名稱或說法中含有新學習的字母。比如:在學習完所有的拼音字母以后,我讓學生用拼音把自己的名字拼出來,不太會的就同伴互助,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將自己的名字正確拼出,那份喜悅與激動可以說是學生有生以來第一次嘗試。這樣,在體驗中培養(yǎng)學好漢語拼音的興趣,增強學漢語拼音的信心。
 
總之,在不同學習階段,教師應準確把握課程理念,關(guān)注學生情感和態(tài)度,通過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多運用漢語拼音,在運用的過程中鞏固漢語拼音,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版權(quán)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所有 備案號:閩ICP備16026840號-1

    技術(shù)支持:福建電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