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丝袜无码不卡一区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无码网站_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_青青国产揄拍视频在线又观看

教學教研

當前位置:首頁 >教學教研 >能本語文

自由 自覺 開放
作者:鄭亮紅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06-03-16 16:57:40 閱讀:1446次
自由  自覺  開放
——設計“自主型作業(yè)”的嘗試
 
作者自我簡介:
鄭亮紅,女,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從教十六載,致力于讓自己成為一名慧質蘭心的智慧型教師,致力于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教以來,嚴謹篤學、勤于反思,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總結,曾多次參加省、市級的公開教學大比武,均名列前茅;撰寫的數(shù)篇教育教學
 
論文公開發(fā)表在《福建教育》、《云南教育》、《素質教育博覽》等教育期刊和教育叢書中。曾被評為寧德市“教壇新秀”、蕉城區(qū)“優(yōu)秀教師”。參加寧德市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結業(yè),是省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據(jù)此,我們對作業(yè)設計的方式和方法做了改革,注重多樣化、個性化、思維化、生活化,強調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自覺性、自主性、開放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自覺性預習作業(yè),拓展語文學習渠道,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傳統(tǒng)的預習,總是停留在讀讀課文,查查生字上,跳不出教材這一狹窄的空間,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都由教師忙忙碌碌地進行。然而在課堂上,教師面對具有旺盛求知欲的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始料不及”的問題,卻常常有“應接不暇”或“無言以對”之感,使教學雙方都陷入被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在預習作業(yè)的設計上何不改變做法,未雨綢繆,和學生共同“超前動作”呢?
學習《登鸛雀樓》這首古詩的前一周,我告訴學生:古詩是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寶庫的精華,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和才華?!兜躯X雀樓》這首古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所作,雖然創(chuàng)作的年代已十分久遠,但同學們可以各顯神通,利用多種途徑走近它,了解它,如:你知道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了這首氣吞山河的詩嗎?你能搜集到有關鸛雀樓的資料嗎?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愛的曲子配樂朗誦這首古詩嗎?你有哪些獨特的記憶方法記住詩中的生字?別具一格的預習作業(yè),再加上課前充分的感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作業(yè)的自覺性,激發(fā)學文興趣。他們通過對相關兒童讀物及圖片的瀏覽,與爸爸、媽媽共同上網(wǎng)沖浪時“博覽而不守章句”的泛讀,逛圖書城時“不求甚解”的粗讀,多角度搜集了有關鸛雀樓的資料介紹,詩人的生平簡介,詩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種師生間的“有備而學”,縮短了學生與詩人的心理距離,產(chǎn)生了認同感,為指導學詩奠定了基礎,同時在搜集處理資料的過程中,把古詩讀了又讀,輕松過了生字關,真是一舉多得。
這種探索性的課前預習作業(yè),使得小小的課堂與大千世界緊密相聯(lián),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
二、自覺性課堂作業(y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自主性
在課堂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中,也要建立起教師宏觀調控下的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讓學生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意愿、特長選擇參與課堂練習的方式及合作學習的伙伴。這種“自選性”課堂練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參與活動時獲得“心靈”、“行動”與“思維”等諸多方面的自由,真正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落實了主體地位,使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切實的培養(yǎng)。
如兒歌《小小的船》一課的課堂練習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課堂上,我倡議:同學們,這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兒歌,你喜歡用什么形式的朗誦再現(xiàn)兒歌中的美呢?大家可以找自己稱心的伙伴互相商量。學生對此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經(jīng)過一番自愿組合后,每人憑借自己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及知識積累,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一會兒是神神秘秘地策劃,一會兒又是入情入境的排練,真切自然,一絲不茍,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都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匯報交流時,各小組的表現(xiàn)還是令人滿意的:組別上有“奧特曼”男生朗誦組、“金嗓子”女生朗誦組、“小龍人”男女生精英合誦組;形式上有表演誦、配樂誦、接龍讀等,充分展示了他們對這首兒歌的理解與詮釋的獨特性與創(chuàng)造性。
當然,在“自選”式課堂練習活動中,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出現(xiàn)一些偏差是難免的,此時教師要扮好課堂上的“促進者”、“組織者”、“導航員”的角色,讓他們在有組織的“自選”活動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三、開放性課后作業(yè),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開發(fā)學習的潛能
1、拓展式課后作業(yè)。一篇課文教學的結束,并不是探求知識的終止,更應是一個新的開始。教師要通過巧妙的點撥引導他們由此及彼地拓展延伸,涉獵更廣闊的相關領域。怎樣落實這個環(huán)節(jié)呢?贊可夫指出:讓學生們自己提出目標,擬定行動計劃,可以產(chǎn)生一種強有力的動機,使他們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鑒于此,我還嘗試把課后作業(yè)設計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如學了《小壁虎借尾巴》后,我提醒學生:學了這篇課文,我們認識了小壁虎、燕子、老黃牛等動物尾巴的作用與特點,同時還學會了很多的生字新詞。學了這課,你能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給自己布置一些家庭作業(yè)嗎?課堂上,學生紛紛以“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作業(yè)形式,向老師及同學們展示著“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無限風光:有的準備把幾個自認為難寫的生字再寫一寫,再讀一讀課文,如果家長有時間還要把這個故事演一演;有的準備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一聽,并把課文的生字新詞默寫一遍;有的準備把這個故事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畫出來,題目改為《動物的尾巴》;有的想照課文的樣子再添幾個小壁虎向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借尾巴的段落;有的說小壁虎的尾巴斷了不僅不影響它的生命安全,而且還能再生,不知其他動物的尾巴斷了還會不會再長,是否會影響到它的生存,想和家長去翻一翻《少年百科全書》……
2、實踐性補充作業(yè)。即擁有一定的時空自由度的作業(yè)。譬如我們要求學生一學期背誦20篇以上的優(yōu)秀詩文,原則上要求自由組合“詩文競背小組”,每周一首,但如果本周沒有完成,可以在下周補上,也可以在時間較充裕、精神狀態(tài)較佳的一周多背幾首。學生一旦成了時間的主人,也就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期末校古詩竟背活動中,我班以平均每人36首的佳績獲得活動的金獎。一名學生在校舉辦的“古詩詞朗誦比賽”中也以一首聲情并茂的名賦《水調歌頭》榮獲一等獎。實踐性補充作業(yè),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構建起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
包含附件:2006031616553173499.jpg

    版權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所有 備案號:閩ICP備16026840號-1

    技術支持:福建電信翼商云